彭水二小有個“繪育團”
重慶彭水網(wǎng) (記者 任會)“如果你是現(xiàn)在的螞蟻,你會怎么辦呢?”穿著黑色T恤、白底黑花裙的楊老師指著屏幕上一塊大大的西瓜問教室里的小朋友。
坐在第二排的一個花襯衣小男孩舉起手說:“坐一個大飛機”。
位于花襯衣小男孩旁的格子襯衣小男孩不甘示弱,也高高舉起了手,“用一個車子拉走?!?/p>
早上9點半,一節(jié)名叫《螞蟻與西瓜》的繪本課在彭水第二小學一間教室上演,上課的小朋友年齡1-4歲不等,最小的孩子一歲零十個月,最大的四歲。
老師正在給孩子們上課。 攝影 : 黃方
然而,給這群年齡段孩子上課的并不是幼兒園教師,出現(xiàn)在彭水二小周末繪本課堂里的老師可是各種專業(yè)的都有。今天上課的楊老師就是一位有著十年教齡的小學英語老師。
10點半,13個小朋友結束搬運西瓜的游戲,各自抱著一個西瓜氣球跟著自己的父母走出了教室。
11點,一節(jié)《有些時候,我特別喜歡爸爸》的繪本課在階梯教室拉開序幕,這節(jié)課的小朋友年齡在4-6歲之間,因年齡稍大一些,明顯比上節(jié)課的小朋友有課堂規(guī)則意識。上課的羅老師經(jīng)驗也很豐富,首先就和小朋友來了一個約定,“哈嘍”對“嗨”,幾次練習后,場面慢慢安靜了下來。
屏幕上的書頁翻到了小貓和貓爸爸在屋內安靜工作的畫面,老師問:“小貓干嘛?”
“胡鬧”“玩游戲”“警察抓小偷”……
聽見一個個詞語從繪本里走出來,變成了小朋友自己的語言,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。
故事一講完,小朋友們立即蹲下,變身為書寫自己故事的作家、畫家,一張白紙,留下了最喜歡和爸爸做的事。
“我最喜歡和爸爸、哥哥去游泳”“我最喜歡爸爸拉小提琴給我聽”“我最喜歡爸爸和我打乒乓球”……
這個由彭水二小教師發(fā)起的繪本閱讀共讀課,上課時間在周末,上課教師由參與共讀小朋友的父母輪流擔任。目前,繪本閱讀班級有三個,每個班有具體的負責人、班名和統(tǒng)一的服裝,2-4歲低齡班叫“小蝸牛班”;4-6歲的班有兩個,一個叫“怡閱花開”,另一個叫“悅讀悅好”。
“學校領導看到我班學生因閱讀帶來的改變,希望更多班級的學生也能受益。于是,我建議先把有學前娃的教師帶動起來,讓這些老師陪著自家孩子一起閱讀,孩子在閱讀中成長是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。相信有一天,老師們會把閱讀這件事在自己班級播種,在此基礎之上,老師會更有信心把閱讀這件事在自己班級和家長們聯(lián)合開展起來……”彭水第二小學校教師王小霞表示,發(fā)起“繪育團”的初衷就是“小手拉大手,大手暖小手”。
小朋友在“繪育團”的成長,老師們如數(shù)家珍,有小朋友第一節(jié)課賴在家長懷里,幾堂課下來,已經(jīng)能落落大方表演;有很內向不太愛說話的小朋友,幾節(jié)課后,周周都嚷著要來……
除了每周上繪本課外,三個班還建立了微信群,“繪育團”的家長教師每天都把給孩子讀繪本的照片、視頻發(fā)到群里,接受大家監(jiān)督,偶爾大人想偷懶,孩子可不同意,睡覺前都會要求爸媽“讀本書吧”。
讀書會有智慧,更有溫度,這是“繪育團”開展數(shù)期活動后的團隊共識。為了更貼近孩子的生活,調動孩子感受生活的情趣,“繪育團”開展了“親子表演”“親子游戲”“共享蛋糕”等形式多樣的活動,不僅愉悅了孩子,也增進家長間的交流,大家的心更齊、更緊。
“小朋友在繪本教育活動里豐富知識、習得語言、學會交往、樹立信心、養(yǎng)成好習慣……”王小霞說,以有真實參與的繪本故事養(yǎng)育孩子,以有殷殷情意投注的閱讀教育喚醒成人童心,希望可以通過老師們的努力,開放共享學習和閱讀資源,形成以教師為主導、以學生為主體、以家長和社會主動參與的全民閱讀氛圍,培養(yǎng)學生適應未來發(fā)展的正確價值觀、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。
二小“繪育團”,繪出孩童廣闊路,繪出教育好風景。